TFT LCD制造商技术规格

TFT液晶显示器是一种薄膜晶体管式液晶显示器,即 “真彩”(TFT)。TFT液晶的每个像素点都有一个半导体开关,每个像素点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因此每个节点相对独立,可以连续控制,这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反应速度,而且准确控制了显示色阶,因此TFT液晶的颜色更加真实。TFT液晶的特点是亮度好、对比度高、层次感强、色彩鲜艳,但也有功耗和成本相对较高的缺点。

TFT(薄膜晶体管)是一种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它可以 “主动 “控制屏幕上的每一个独立的像素,这可以大大改善反应时间。一般来说,TFT的反应时间比较快,约为80毫秒,而且可视角度大,一般可以达到130度左右。

TFT液晶显示器的极性转换模式:

液晶分子的驱动电压不能固定在某一数值上,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液晶分子会发生极化,逐渐失去光学旋转特性。因此,为了避免液晶分子特性的破坏,必须改变液晶分子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这就要求将液晶显示屏幕中的显示电压分为两个极性,一个是正极性,另一个是负极性。当显示电极的电压高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时,称为正极性;当显示电极的电压低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时,称为负极性。无论是正极还是负极,都会有一组亮度相同的灰阶,所以当上下两层玻璃的压差绝对值固定时,灰阶是完全相同的。但在这两种情况下,液晶分子的旋转是完全相反的,这就可以避免上述液晶分子的旋转始终固定在一个方向时对特性的破坏。常见的极性转换模式有四种,即逐帧相位反转模式、逐行相位反转模式、逐柱相位反转模式和逐点相位反转模式。

对于逐帧反转方式,在同一帧中,整个画面的所有相邻点的极性相同,而相邻帧的极性不同;对于逐行反转方式,在同一行中存在相同的极性,而相邻行的极性不同;对于逐列反转方式,在同一列中存在相同的极性,而相邻列的极性不同;对于逐点反转方式,每个点的极性与它相邻的上、下、左、右点不同。

目前,普通个人电脑液晶显示器所使用的面板极性转换方法大多是逐点转换方法。为什么呢?因为逐点反相的显示质量要比其他转换方法好得多。表中列出了四种极性转换方式的性能比较:逐帧反相、逐行反相、逐列反相和逐点反相。

所谓Flickr现象,就是画面会闪烁,但这并不是刻意做出的视觉效果,而是因为每次更新画面时,显示的画面灰度会发生轻微变化,让人眼感觉到画面在闪烁。使用逐帧相位反转的极性变换方法,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逐帧相位反转的整个画面的极性是一样的,当画面这次是正的,下次就会变成负的。如果公共电压有一点误差,那么同样的灰度电压的正负极性就会不同。当然,灰度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如图2所示。在不断切换图片的情况下,由于正负图片交替出现,会出现Flickr现象。虽然在其他面板的极性转换模式下也会有这样的Flickr现象,但人眼看来并不明显,因为它不同于逐帧反转,整个画面的极性同时发生变化,只有一行或一列,甚至一个点的极性变化。

所谓串扰现象是指相邻点之间要显示的数据会相互影响,这样显示出来的画面就不正确了。虽然造成串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只要相邻点的极性不同,就可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TFT LCD的工作原理:

TFT是如何工作的?TFT是 “薄膜晶体管 “的缩写,一般指薄膜液晶显示器,但实际上是指薄膜晶体管(矩阵)–它可以 “主动 “控制屏幕上的每个独立像素,这就是所谓有源矩阵TFT的由来。那么,图像是如何产生的呢?基本原理非常简单:显示屏幕由许多像素组成,可以发出任何颜色的光。只要你控制每个像素显示相应的颜色,就可以达到目的。在TFTLCD中,一般采用背光灯技术。为了准确控制每个像素的颜色和亮度,需要在每个像素后面安装一个类似于快门的开关。当 “快门 “打开时,光线可以通过,而当 “快门 “关闭时,光线不能通过。当然,从技术上讲,实现起来并不像刚才说的那样简单。

LCD(液晶显示器)利用液晶的特性(加热时是液体,冷却时是固体)。一般来说,液晶有三种形式:

类似于粘土的Smectic液晶

向列型液晶,类似于一根细火柴棒

胆固醇型液晶

液晶显示器使用灯丝。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它的分子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它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可以达到让光通过或阻挡光的目的–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快门。

你知道三原色,所以显示屏幕上的每个像素都需要由上面介绍的三种类似的基本成分组成,它们分别控制红、绿、蓝三色。

目前,扭曲向列式TFT LCD是最常用的。下图解释了这种TF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现有的技术有很大不同,我们将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详细介绍。

在上层和下层都有凹槽,其中上层的凹槽是垂直排列的,下层的凹槽是水平排列的。下层是水平排列的。当无电压的液晶处于自然状态时,从发光图2A中的扭曲向列型TFT显示器工作原理的原理层发出的光在通过夹层后会发生90度的扭曲,从而可以顺利通过下层。

当在两层之间施加电压时,将产生一个电场。这时,液晶会垂直排列,所以光线不会被扭曲–结果是光线不能通过下层。

根据颜色,彩色滤光片被分为红色、绿色和蓝色,它们依次排列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一组(点距),对应一个像素。每个单色滤光片被称为子像素。换句话说,如果一个TFT显示器最多支持1280×1024的分辨率,那么至少需要1280×3×1024的子像素和晶体管。对于一个15英寸的TFT显示器(1024×768),那么一个像素大约是0.0188英寸(相当于0.30毫米),对于18.1英寸的TFT显示器(1280×1024),这是0.011英寸(相当于0.28毫米)。我们都知道,像素对显示器来说是决定性的。每个像素点越小,显示器可能达到的最大分辨率就越大。然而,由于晶体管的物理特性,TFT的每个像素的尺寸基本上是0.0117英寸(0.297毫米),所以对于一个15英寸的显示器,最大分辨率只有1280×1024。

TFT液晶面板的极性转换模式:

液晶分子的驱动电压不能固定在某一数值上,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液晶分子会发生极化,逐渐失去其光学旋转特性。因此,为了避免液晶分子特性的破坏,必须改变液晶分子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这就要求将液晶显示屏幕中的显示电压分为两个极性,一个是正极性,另一个是负极性。当显示电极的电压高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时,称为正极性;当显示电极的电压低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时,称为负极性。无论是正极性还是负极性,都会有一组亮度相同的灰阶,所以当上下两层玻璃的压差绝对值固定时,灰阶是完全一样的。但在这两种情况下,液晶分子的旋转是完全相反的,这就可以避免上述液晶分子的旋转始终固定在一个方向时的特性破坏。常见的极性转换模式有四种,即逐帧相位反转模式、逐行相位反转模式、逐柱相位反转模式和逐点相位反转模式。

当在两层之间施加电压时,会产生一个电场。此时,液晶垂直排列,使光线不被扭曲–其结果是光线不能通过下层。

根据颜色的不同,彩色滤光片被分为红色、绿色和蓝色,它们在玻璃基板上依次排列,形成一组(点距),对应一个像素。每个单色滤光片被称为一个子像素。换句话说,如果一个TFT显示器支持1280 x 1024的最大分辨率,那么至少需要1280 x 3 x 1024的子像素和晶体管。对于一个15英寸的TFT显示器(1024 x 768),那么一个像素大约是0.0188英寸(相当于0.30毫米),对于一个18.1英寸的TFT显示器(1280 x 1024),这是0.011英寸(相当于0.28毫米)。我们都知道,像素对显示器来说是决定性的。每个像素点越小,显示器的最大分辨率就越大。然而,由于晶体管的物理特性,TFT中每个像素点的尺寸基本上是0.0117英寸(0.297毫米),所以对于15英寸的显示器来说,最大分辨率只有1280 x 1024。

TFT液晶面板的极性转换模式:

液晶分子的驱动电压不能固定在某一数值上,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液晶分子会发生极化,逐渐失去光学旋转特性。因此,为了避免液晶分子特性的破坏,必须改变液晶分子的驱动电压的极性,这就要求将液晶屏中的显示电压分为两极,一是正极,二是负极。当显示电极的电压高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时,称为正极性;当显示电极的电压低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时,称为负极性。无论是正极性还是负极性,都会有一组亮度相等的灰度等级,所以当上下玻璃层的压差绝对值固定时,灰度等级是完全一样的。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下,液晶分子的旋转是完全相反的,这就避免了上述液晶分子的旋转总是固定在一个方向时对特性的破坏。有四种常见的极性转换模式,即逐帧相变模式、逐行相变模式、逐列相变模式和逐点相变模式。

TFT LCD的工作原理:

TFT是如何工作的?TFT是 “薄膜晶体管 “的缩写,一般指薄膜液晶显示器,但实际上是指薄膜晶体管(矩阵)–它可以 “主动 “控制屏幕上的每个独立像素,这就是所谓有源矩阵TFT的由来。那么,图像是如何产生的呢?基本原理非常简单:显示屏幕由许多像素组成,可以发出任何颜色的光。只要你控制每个像素显示相应的颜色,就可以达到目的。在TFTLCD中,一般采用背光灯技术。为了准确控制每个像素的颜色和亮度,需要在每个像素后面安装一个类似于快门的开关。当 “快门 “打开时,光线可以通过,而当 “快门 “关闭时,光线不能通过。当然,从技术上讲,实现起来并不像刚才说的那样简单。

LCD(液晶显示器)利用液晶的特性(加热时是液体,冷却时是固体)。一般来说,液晶有三种形式:

胆固醇型液晶

向列型液晶,类似于一根细火柴棒

类似于粘土的Smectic液晶

液晶显示器使用灯丝。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它的分子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它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可以达到让光通过或阻挡光的目的–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快门。

你知道三原色,所以显示屏幕上的每个像素都需要由上面介绍的三种类似的基本成分组成,它们分别控制着红、绿、蓝三种颜色。

目前,扭曲向列型TFT LCD是最常用的。下图解释了这种TF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现有的技术有很大不同,我们将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详细介绍。

在上层和下层都有凹槽,其中上层的凹槽是垂直排列的,下层的凹槽是水平排列的。下层是水平排列的。当无电压的液晶处于自然状态时,从发光图2A中扭曲向列型TFT显示器工作原理的原理层发出的光线在通过夹层后会发生90度的扭曲,从而可以顺利通过下层。

当在两层之间施加电压时,将产生一个电场。这时,液晶会垂直排列,所以光线不会被扭曲–结果是光线不能通过下层。

根据颜色,彩色滤光片被分为红色、绿色和蓝色,它们依次排列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一组(点距),对应一个像素。每个单色滤光片被称为子像素。换句话说,如果一个TFT显示器最多支持1280×1024的分辨率,那么至少需要1280×3×1024的子像素和晶体管。对于一个15英寸的TFT显示器(1024×768),那么一个像素约为0.0188英寸(相当于0.30毫米),对于18.1英寸的TFT显示器(1280×1024),这是0.011英寸(相当于0.28毫米)。

滚动至顶部